今天出門的時候, 六歲的Rain對我說:

"I'm smarter than you! 爸爸說我比媽媽聰明“
爸爸說 : "That's right! You are smarter than me too..."
Rain說 : "那如果我比媽媽聰明, 也比爸爸聰明, that makes me the smartest in this house! 我最聰明!"
爸爸說 : "Yes, but being smart is not enough, you need to have wisdom" 
Rain說 : "What's wisdom?"
爸爸說 : "Wisdom is knowing how to use your intelligence. Being smart is one thing, but knowing how to use it is another thing."

說得好啊~!


lisa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電影 Academy Awards 奧斯卡金像獎已經八十年歷史(第一屆是1929年), 但是只有四位女性導演被提名過「最佳導演」的項目。1976 Lina Wertmüller « seven beauties »(七美人) , 1993 Jane Campion « The Piano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2003 « Lost in Translation »(愛情不用翻譯), 2009 Kathryn Bigelow “The Hurt Locker”(危機倒數)… 唯一得獎的只有 Kathryn Bigelow.

難道美國在100年的電影歷史裡沒有女導演?
或是以比例來講, 這個行業還是男性佔多數, 導致女性不容易備受注目?
或者近一步更離譜的推測, 男人比較能夠勝認導演的工作?

曾經有一人做過有趣的實驗報導。
結論是, 在劇本被塞選的時候, 女性作家已經往往被歧視。
第一個實驗, 在交劇本的時候, 隱藏姓名。塞選結果, 被選中的劇本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比例幾乎是一半一半。第二個實驗, 當劇本封面, 很明顯的有名有姓, 男女分明的時候, 女性作家的劇本就明顯的被淘汰並佔少數。
再仔細分析, 研究人發覺原來許多電影公司, 對劇本決定的關鍵人物都是女人。女人對女作家的批判反而比男人還要嚴厲。男人反而對編劇的性別沒有什麼忌諱。但是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工作環境下, 一個男導演是否能完整的詮釋一個女作家的劇本, 這又是一個令人好奇的問題。

歷代以來, Academy Awards 得過「最佳編劇」的女作家則有, Muriel Box “The seventh veil”1946(七重心), Sonya Levien 1955 “Interrupted melody”(中斷的旋律), Nancy Dowd 1979 “coming home”(歸返家園)但是常用另一個筆名 Ernest Rob Morton, Callie Khouri 1992 “Thelma & Louise”(末路狂花), Jane Campion 1994 “The Piano”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Sofia Coppola 2004 “Lost in Translations”(愛情不用翻譯) Diablo Cody(原名叫做 Brook Busey, 但是她都只用筆名) 2007 “Juno”(鴻孕當頭).

除了Jane Campion Sofia Coppola, 自寫字導, 其它的影片都是男導演。但是從這些數字看起來, 不得不讓人覺得作品被認同的女性作家或導演, 少的好可憐!

我媽小時候常跟我說, 做女人要聰明一點…
我男性朋友說, 如果你是女的, 當心你的女上司…
那女性革命…難道最可怕的敵人不就是自己嗎?

lisa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J 是一個電腦世界的人。跟著現在的潮流, 他喜歡保護世界的概念, 所以規定身邊的人都不要用衛生紙。他吃素。他不喜歡看書也不買書、不洗照片、盡量不用紙、不用CD(所以不買唱片, 但是偶而買itunes)、不用洗碗精、只用自然清潔劑、討厭名牌…喜歡自己是嬉皮。 A cosmopolitan…在日本、伊朗、印尼、美國長大。只去東南亞渡假。期望去印度。渡假只帶一件短褲一件T-shirt一件泳褲、睡吊床、只喝果汁。
但是他的全世界都在電腦裡。他不能沒有網路、永遠是最先進的行動電話
(或不能沒有Skype, ichat)。 永遠離不開他的車子。他的藝術品都跟鋼鐵、塑膠或化學質料有關。他有一個倉庫堆滿各式各樣的工具: 不同用途的鉗子、每種刑號的鐵釘、鋸子、發電器、電鑚子… 東西不到五金行那麼齊全, 但是只要你是木工或電工, 都可以在他的倉庫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家裡不覺得需要傢具但是B&QDIY鐵櫃非常的多。

D 是一個復古的人。她也喜歡保護世界的概念, 但是改不了大量用衛生紙的習慣。吃肉, 但不多。喜歡看書, 更喜歡感覺印刷字在紙上的感覺、翻書的動作、封面的設計、序言、 出版社和印刷年次。喜歡相簿。喜歡手寫信、手寫搞。喜歡CD、黑膠唱片、七○年代的音響設備。用洗碗精跟洗衣粉但是用馬賽香皂洗澡。偶而不得不欣賞名牌, 因為即使是奢侈品, 有些精緻成本費又高的設計還是充滿無法取代的美感。她不覺得自己是嬉皮但是常常被列為嬉皮群眾。喜歡大自然。生活習慣注重節儉、買東西注重實用, 但是覺得東西便宜不見得就是好貨。享受生活的美感, 各國文化的特色和廚藝的細膩, 畢竟是一種生活的學問。Une cosmopolite...在英國、日本、台灣、法國長大。 期望去非洲、冰島渡假。渡假等於體驗當地習俗。
她的世界充滿靈魂跟記憶。在紐約買的燭台、鶯歌的桃花瓶、泰國南海的貝殼、衣櫃的普羅旺斯薰衣草香包、賽內加爾的面具… 不愛用電腦、不愛講電話、喜歡一對一的
social模式。不愛開車因為容易分心, 喜歡騎腳踏車。她的藝術作品都跟觸感有關: 石頭、沙子、布、麻線、花木草…等。最喜歡的工具是鉛筆。不太擅長使用工具, 但是不排除學習使用工具的好處。傢具更是非常實用的必需品。

今天, 他把上個禮拜出國所有的照片都下載在電腦裡。而她把喜歡的照片一一挑選過, 拿到相館洗出來。她試著把回憶寫在日記裡, 畢竟記錄是一個重要的工作。他上網看了一部電影, 畢竟紓解壓力是重要的過程。

兩個似乎同類卻徹底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屋簷下
一切平靜, 除了外面下不停的雨的滴答聲。


lisa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 If Maurice were here he would tell you that sex is perhaps a greater, but no way a different, pleasure from any other. He would tell you that it is only one part - and not the essential part - in the relationship we call love. He would tell you that the essential part is the truth, the trust two people build between their minds. Their souls. What you will. That the real infedelity is the one that hides the sexual infidelity. Because the one thing that must never come between two people who have offered each other love is a lie." The Magus, by John Fowles, p. 602-603


lisa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