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每天都在煩惱專輯的事情…
其實真的也沒什麼好煩惱的。 只是因為本人總是要把事情做到「完美」, 因此常常把不必要的壓力加在自己身上。做人就是這麼矛盾。不做也受不了, 做了又愛發牢騷。有時候真希望自己是另外一個人, 另一種個性, 什麼時候才學會滿足啊…?!

其實, 雖然小時候大人總是要自己的小孩發陽光大, 最終人生的選擇, 是自己要負責任的。也許, 老天爺就是利用父母的關懷、小孩的叛逆, 去引導一個人去對自己的未來做多方面的思考, 探討正確的問題。畢竟, 如果人生的答案都已經被知道了, 那還有什麼目標可言呢?
People learn from mistakes… 人從錯誤中學習。
現在年紀越大, 越了解「不完美」的必要性。
但是能不斷的花心思研究「怎麼達到最好、最理想的境界」, 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樂趣!

我有幾個好的朋友都看心理醫師。兩個已經看了平均二十多年, 另一個正開始。他們都是外國人…。大多數的人都覺得, 如果一個人決定去看心裡醫生, 一定是因為那個人「生病」或「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我發覺中國人比較沒有意願承認自己「看醫生」這件事。此外, 會有時間和金錢去看心理醫生, 肯定是一件「奢侈」的事。比方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在 “Flow” 書裡統計過, 在美國, 中上階層的年輕人自殺率百分比高過生活在貧民區的小孩。那些「生活沒有問題」的小孩接受心裡治療的比例, 也比其他來的多。如果富裕可以製造幸福, 那統計結果應該是相反的, 因為活在困苦環境的小孩應該更想自殺才對。Anyway, 不管任何人對心理學的看法, 或它醫療的可靠性, 我發覺我的朋友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會嘗試著去了解人跟人的關係, 和學習怎麼了解自己。至於了解過後「會不會清楚的接受自己」是一個, 我認為連心理醫師都幫不上忙的困難。 但總之, 能發出「對的疑問」就是一個成功的出發點。

聽著朋友講解各個學派對人類心裡的分析, 抱著好玩又半信半疑的態度做了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測驗。驚訝的發現測驗成果, 也終於對自己過去內心的一些反應, 或自己生活事故的結局, 得到一個邏輯的見解。重點是, 當你有機會更了解自己, 知道缺點在哪裡的時候, 面對失敗的挫折感會減少。並且能夠冷靜的調整看法的角度, 去克服眼前的困難。很妙ㄝ!

前一陣子看到朋友介紹 Robert T. Kiyosaki (清崎徹)的書 Increase your financial IQ (「富爸爸財務IQ:愈精明愈有錢」)。老實說, 對於金錢理財的書, 我實在一點興趣都沒有。 因為金錢對我來說是一樣抽象的文化, 講到那兩個字, 我的智商就變零。但是現實的需要, 不得不叫人去思考這個問題。看完了書, 雖然沒有像封面上標榜的, 讓我在物質上更富裕, 但是他對人生做事的一些見解, 加強了我在藝術創作上的想法。因為結論是, 賺錢沒有一定的規則, 卻是一個態度。Kiyosaki 覺得很多有錢人是有錢的, 不是因為他們想賺更多錢, 而是因為他們知道怎麼解決難題 (“solving problems”)。相同的, 做藝術的人不是因為想當藝術家, 而是因為他們樂於「創作」這件事情。
(在這裡要建議大家看Dumbdrummer的新文章http://dumbdrummer.wordpress.com/2009/06/22/without-a-map-–-zen-and-the-art-of-making-art/)

另外, 跟大家分享以下我想記下的金玉良言:

“True intelligence is about the joy of learning rather than the fear of failing”(R.T.Kiyosaki)

“If you cannot control your emotions, you cannot control your money”(Warren Buffet)

“You can quit when you win, but never quit because you’re losing” (Rich Dad)

NEVER QUIT BECAUSE YOU’RE LOSING…
簡單說就是, 「不要害怕」要勇往直前…
ㄟ…王力宏好像就有一首歌叫「不要害怕」!哈…職業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sa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